在商品潮涌、卖方过剩的时代,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早已成为一枚古老的传说。“不传播不成活”成为新的营销准则。
然而专注于整合传播十余年的远向团队知道,传播是把双刃剑,虽然很多企业通过传播,取得了令人眼红心跳的巨大成功;但也有太多的企业在声势浩大的传播下,轰然倒下,著名的标王秦池就是名垂千古的例子。而在远向团队多年的行业观察及营销实践中,看到、经历到太多的中小企业,由于冒进和错误的传播模式,在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之前,就已经猝死和慢性死的;也有企业过于保守,错失了传播良机,导致企业发展缓慢,甚至消亡。
错误的传播模式,产生的根源,是对自身资源的洞察不够深入,所采用的传播模式与自身资源不相匹配。
那么,企业应该如何寻找与自身资源相匹配的传播模式呢?
远向认为,传播模式千变万化,可以高举高打,可以润物细无声;可以多种媒体整体传播,可以精准锁定某一细分媒体;可以布局全国,可以精耕区域……但在确定传播模式前,除了关注市场大环境、认真研究竞争对手情况外,我们企业必须在“内省”上下功夫,必须扪心自问以下“四个匹配”:
一、我们的传播模式与企业的生产能力相匹配吗?
“始于产品成于运动”,没有产品质和量的保证,传播后卖什么?大批的消费者知道有这个“好产品”后买什么?卖匆忙出品的劣质品吗?买从别家匆忙收购来的无根无源无质量监控的贴牌品吗?在信息渠道空前畅达的今天,真正有远见的企业家不干,消费者不干。但如果不卖、没得买,企业就得眼睁睁看着广告费用大批浪费。
因此,在制定传播模式前,正确评估传播投入可能产生的销量,是否与现有的生产能力相匹配,显得尤为重要。
二、我们的传播模式与企业的渠道布局相匹配吗?
一支非常优秀的广告出去了,巨大的广告费用支出了,消费者对产品也有了一定的认知了。此时,若在某个场合、某种渠道看到产品,加上终端的临门一脚,消费者也就购买了。但遗憾的是,产品迟迟没在消费者常见的渠道上出现。是企业的饥渴营销吗?不一定, 只有非常有胆色和自信的企业、比较成熟的品牌、非常有特色的产品才敢、才值得采用这种高风险的营销手段。到最后,广告销声匿迹了,消费者的渴望也疲软了,产品依然没有出现,或偶尔出现。大势已去,为时已晚。传播费用白白浪费。
为什么?企业的传播模式与企业的渠道布局不相匹配,渠道开拓的速度没有跟上传播的步伐。企业刺激了消费者的欲望,却又不让消费者找到自己产品。企业自导自演了一场血本无归的躲猫猫。
当然,也有企业是为了招商而实行传播先行的策略,这个另当别论。
因此,企业制定传播模式前,必须问自己:我的传播出去了,我的渠道建设能跟上吗?我的产品能让消费者非常便利的看到和买到吗?
三、我们的传播模式与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匹配吗?
许多企业传播做起来了,产品渠道也建起来了,知名度越来越高,产品也受欢迎,貌似形势一片大好。但没过多久,问题就暴露:企业的人员管理、质量管理、销售管理、服务管理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,企业高层焦虑了,经销商不满意了,消费者不回头了,而且看见一次品牌的身影就要说一次坏话。坏的口碑跟随巨大的传播一起,迅速膨胀。企业好不容易建立的品牌形象,就只停留在了短暂的知名度,而没有转换成美誉度和忠诚度,企业发展自然受创。
因此,在进行比较大手笔的传播前,企业务必要检视并建设好自身的管理能力,来迎接巨大的变化。
四、我们的传播模式与企业的资金资源相匹配吗?
你有钱吗?有足够的钱吗?可以持续投放多少、多久的广告?是否可以支撑到市场之水烧开的那一刻?
市场需要预热需要酝酿,然后才能收获。不要等市场酝酿到80度的时候,发觉自己没钱了,资金不够了,停下吧,前面的投入就白费了;继续投吗,挪用管理部门的钱、生产部门的钱,那更是危机四伏。
所以,远向想跟各位企业家朋友说的是,制定传播模式前,精准的、与企业资金资源相匹配的投放计划和媒体预算,是非常重要的。
这“四个匹配”具体而现实,同时又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。在确定传播模式前,务必用这“四个匹配”来进行深入的检测和权衡。如果有一个匹配有问题,这个传播模式就是错误的,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或者潜在的隐患。此时,改变传播模式,重新制定既不冒进也不过于保守、与企业自身资源相匹配的传播模式,便是唯一出路。
(上述图片来自网络,谢谢)